当前位置: 首页 > 解读回应 > 政策解读

《南通市建筑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解读

来源: 南通市建设局 发布时间:2016-11-21 字体:[ ]

  9月23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南通市建筑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通政办发〔2016〕111号)。《南通市建筑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的一个重要专项规划,是“十三五”期间统揽全市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规划,也是各县(市)区制定建筑业各项规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一、主要框架

  《规划》分为五大部分,回顾了“十二五”建筑业成就及存在问题,剖析“十三五”期间南通建筑业面临的新形势,针对我市建筑业的特点和实际,明确今后五年的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提出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以保障全市建筑业未来战略宏图的最终实现。

  二、主要内容

  (一)“十二五”时期南通建筑业发展回顾与评价

  “十二五”期间,南通建筑业面对紧缩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和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全系统上下紧紧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转型升级”这一主题,抢抓发展机遇,努力开拓创新,保持了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继续位居全省第一。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产业规模再创新高、产业集群效应显著、产业结构不断改善、市场竞争能力增强、品牌优势持续放大、产业现代化进程领先、资本运作实现新突破、体制机制焕发新活力。

  (二)我市建筑业“十三五”发展总体目标

  1.产业规模稳增长。至2020年,建筑业总产值突破9000亿元,在全省份额逐步提高,平均增速高于全市GDP增速;年产值超2000亿元县(市或区)2个,超1000亿元县(市或区)3个。至2020年,形成省内百亿以上市场4个,省外百亿以上市场12个,其中300亿以上市场6个。

  2.国际市场新突破。进一步提升外向开拓水平,“十三五”期间完成境外工程承包营业额累计超100亿美元,紧随国家战略,重点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新拓展10个以上国家或地区,新增5个以上具有对外承包经营资格并实际运作的建筑企业。

  3.产业结构协调化。培育新增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2~3家,上市公司2~3家。至2020年,年产值超500亿元企业3家,超300亿元企业2家,超100亿元企业10家,超50亿的专业承包企业1~2家。拓宽专业施工领域,“十三五”期间专业施工产值逐年提升,到2020年末专业施工产值翻番。形成龙头骨干企业强、专业企业精、大中小企业协作发展的产业格局。

  4.产业发展现代化。到2020年底,全市以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施工的建筑面积占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新建建筑预制装配率达到30%以上,装饰装修装配化率达到30%以上,新建成品住房全装修率达到40%以上。全市大中型以上项目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信息化技术进行设计建造。建成国家级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或国家级住宅产业化基地3个。形成一批以优势企业为核心、贯通上下游产业链条的产业集群和产业联盟,基本形成和逐步完善质量可靠、适合市场需求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产品和建造方式推广至所有县(市)、区。

  5.科技进步新跨越。全市建筑业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全行业技术开发投入、技术装备率、动力装备率、机械化施工水平、劳动生产率、科技进步贡献率大幅度提升。总承包特级企业及年产值超50亿的一级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新增省级技术中心1~2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2家,增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2个。新增省级以上工法30~40项,主编、参编国家或者行业规范、标准1~3部。到2020年末,特级和一级企业掌握并实现建筑信息模型(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应用。

  6.人才队伍新布局。培养造就一批优秀企业家、高素质的技术及管理专家和能工巧匠。引进国家“两院”院士、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高级人才,申报获批“双创计划”中“双创博士”、“企业创业人才”、“企业创新人才”等高级人才1~3名。引进掌握一流技术或绝技绝活、在本行业有较高声誉的“高技能创新人才”5~6名。培养省“产业教授”或省“333”工程人才1~3名、市“226”工程人才8~10名,新增2000名左右一级建造师。至2020年末,工人100%先培训后上岗,特种作业以外工种持证上岗率达80%以上。

  7.工程建造精益化。坚持以人为本,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杜绝重、特大事故,确保建筑工人上岗前安全培训100%,确保施工现场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100%,逐年提高安全文明工地覆盖率。坚持质量兴业,打造精品工程,争取年创鲁班奖、国优工程3~5项、省级以上优质工程超200项。推广绿色建造、精益建造,大幅提高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科技示范工程比例。

  8.树南通建造品牌。鼓励企业参与权威机构的评奖评优,扩大知名度,到2020年底,新增ENR“250强国际承包商”1~2家,新增“全国双百强企业”1~3家,江苏省建筑业“百强企业”2~4家。着力建设“南通建造”产业集群品牌,鼓励大型骨干企业走品牌发展之路,创建自有特色品牌,对“南通建造”品牌形成合力支持,获批“中国驰名商标”或“江苏省驰名商标”1~2个。

  (三)主要任务

  1.紧随国家战略,优化市场布局。我市建筑业是外向型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须紧随国家战略做好市场研究和分析,制定正确的营销战略,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巩固拓展国内市场,重点开拓国际市场,增大经营空间。

  2.深化企业改革,加强资本运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和效益。我市建筑企业须进一步深化企业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企业活力,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资本运作能力,通过投资并购,突破行业、区域限制,抢占重点市场。

  3.创新业务模式,实施差异竞争。经济新常态下,传统建筑市场高增长不再,企业须更新发展理念,创新业务模式,拓宽业务领域,践行差异竞争战略,强化协作,逐步形成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综合型与专业型企业相互支持的产业格局。

  4.推进产业现代化,推行工程总承包。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是建筑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除积极推进基地及项目建设、完善技术及管理体系外,传统建筑企业在这场变革中应注重总承包能力的铸造,以适应产业化和国际化发展趋势。

  5.强化科技创新,推广先进技术。本市建筑业以房建为主,长期处于产业链末端,直接原因在于行业整体技术含量低,缺乏有竞争力的成套专有技术。应强化科技创新,推广先进技术,以技术进步为核心动力,促进增长方式转变。

  6.强化人才培育,健全激励机制。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本是建筑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产业整体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建筑业应重视各层次人才的引进培育,重点是行业紧缺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和国际工程经营管理人才。

  7.保安全提质量,推广绿色建造。“十三五”期间,建筑业的需求增长将放缓,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工程承包风险加大,全行业必须高度重视风险管控,坚守安全“红线”,坚持质量兴业。同时随着资源环境压力与日俱增、业主消费导向转变,绿色精益建造将成为建筑业发展方向。

  8.加强品牌建设,创立区域品牌。鼓励企业运用自主品牌开拓市场,提升竞争力,建设“南通建造”建筑产业集群区域品牌,优化本地建筑产业集群价值链,增强产业集群影响力,以巩固先发优势,实现品牌兴业。

  (四)政策激励

  加快制定《南通市深化建筑业改革促进行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南通市加快推进建筑企业“走出去”的实施意见》,在以下六个方面给予激励。

  1.地方贡献。鼓励支持在外建筑企业回通设立总部,给予用地及配套费用优惠,鼓励企业在外承建项目积极回通纳税,按规定核定征收个人所得税。

  2.国际市场开拓。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扶持力度。在晋级评优、信用评分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大对外工程承包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利用国家及省对外承包工程专项资金,安排市建筑企业走出去专项资金。

  3.转型升级。积极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晋升资质,重点扶持实力强的总承包一级企业申请特级资质企业。制定措施扶持本市企业参与本地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建筑产业现代化项目及企业激励政策参见《市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通政发〔2015〕39号)。

  4.科技人才。鼓励建筑企业科技创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或加计摊销,积极支持建筑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对符合规定的新认定的工程技术中心、新取得的科技成果给予奖励。引导社会高精尖人才向建筑业流动积聚。对建筑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享受与工业企业相同的人才引进政策。符合规定的高层次人才及技术工人,纳入市保障房政策范围。

  5.金融支持。定期组织政府、金融部门、建筑企业三方联席会议,重点推动企业上市。各金融机构对我市建筑企业在授信额度、投标保函、质押融资、利率优惠等方面给予支持。积极支持本市银行、保险公司及相关企业开展工程担保业务试点。

  6.荣誉表彰。设立建筑企业和先进个人的荣誉表彰。对于在资质晋升、转型升级、国际市场开拓、创汇纳税、创优夺杯等方面有突出业绩的企业及个人由市政府定期进行表彰。